端午節的傳說由來故事很多,我們今天就談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屈原投江吧!
根據史記記載,屈原為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。他宣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,建議楚懷王聯齊抗秦,但不幸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,屈原被迫去職流放。而他在流放中,寫下了憂國憂民的「離騷」、「天問」、「九歌」等不朽詩篇,獨具風貌,影響深遠。也因如此,端午節也稱為【詩人節】。
西元前278年,秦軍攻破楚國京都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,心如刀割,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。故於五月五日,在寫下了絕筆作「懷沙」之後,抱石投汨羅江身死,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。
傳說屈原死後,楚國百姓哀痛異常,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。漁夫划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軀體。也有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、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,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,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,人們見後紛紛仿效。
又有一說,老醫師拿雄黃酒倒進江裡,說可以醉暈蛟龍水獸,避免傷害屈原。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,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,外纏彩絲,發展成棕子。
因此,在每年的五月初五,就有了龍舟競渡、吃粽子、喝雄黃酒的風俗,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。
⧒
有鑒於國內疫情嚴峻,行政院宣布三級警戒延至6/28。為降低群聚感染風險,全國各級學校停止上課至7/2。台北內湖教室也順延至7/2後依政府政策再恢復上班上課。
避免疫情再度擴大,端午節期間大家要好好的待在家裡吃粽子,減低群聚感染喔!
(02)2796-1626
臺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三段174巷15號7樓